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

非人類人與動物園。




大猩猩,我在打這三個字的時候猶豫了,又或者我應該從現在開始稱呼他為「非人類人」,這才符合我親眼見到他,以及閱讀相關資料後的形象與理解。




非人類人(non-human person)是一派生物學家提出的看法,指的是具有高等智慧的動物,如大猩猩和海豚等生物,被證實具有類同人類般的情感和學習能力,因此不能被視為一般生物看待。這樣的論述雖然遭受到另一方生物學家的質疑,認為這些想法是人類擅自將動物行為人性化解讀的產物,因為,在這世界上人類是獨一無二的存在。

我不是生物學家,但我較傾向把這樣的論述解讀為,若承認有非人類人的存在後,現行人類和動物的相處模式會受到根本上的動搖。我們該如何面對無從理解與掌握的表達方式?該如何與他們共享地球?更難以直視的是,日後,我們該如何理直氣壯地將其視為我們可以掠奪佔有的資源?

這的確是一個大哉問。

忘記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對大猩猩開始著了迷。從兩個禮拜前去過一趟動物園後,更是無心插柳地偶然閱讀到許多有關大猩猩的書和文章。從中我瞭解到大猩猩驚人的智商:他們會分辨有毒的植物,平時不會食用,但在生病的時候懂得採用少量進食以達到療癒效果。又,他們是擁有多樣打招呼行為的生物。因為他們通常是以20~100隻為單位群體生活著,但他們像人類一樣會各自形成小群體活動,當他們回到團體中時,便會以諸如鞠躬、握手、擁抱、輕輕拍肩和親吻等動作和同伴互動,這是為了讓團體生活能夠更順利進行而產生的行為。

當看到眼前的圍牆裡,只有一隻渾身充滿健壯野性之美的大猩猩在我眼前走動時,我不由得感到一種滄海之中僅此一粟的悲涼。圍牆上張貼著解說動物特性的牌子,但圍牆內卻展示著無法依此生活的動物,這不是最諷刺的場景,那什麼才是呢?

我想著動物園存在的必要性。從前,作為政治性的展示,或是個人蒐藏式的炫耀,我能夠理解(但不同意)將動物圈禁在幾平方公尺內的行為。但現今的動物園大多是作為教育性的目的而存在,我很好奇,將動物帶離原生地與隔離其原生習性的教育手段,是否真的能夠達成功效。希望各位能夠別誤會我,我絕對不是質疑在動物園工作的保育人員,他們對動物們的悉心照顧和瞭解動物的程度。我只是在看到動物園裡那些沒有生氣的眼神時,打從心底產生對此設施是否應該繼續存在的質疑。

若我是動物,究竟是會希望一生安全無虞地活在柵欄之後,每天固定飲食;還是靠著自己的力量,活在未知但廣袤的世界裡?這是只有人類才會思考的問題嗎?我不知道。

他緩緩地向我走來,眼神不似他的肌肉有力。他是這麼地靠近窗戶,引起遊客一片驚呼和此起彼落的快門聲。我也舉起了相機,捕獵了他無聲的影像。我想問問,他的明天是否還是會一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